宜城天气预报,宜城天气预报15天

19 0 2024-04-23
你觉得哪个城市能够兼容并代表中国南北方的气质和文化?要问,哪一个城市能够代表我国南北方的气质和文化?那么我的回答是:河南的信阳。要知道,我国南北地区划分的标准是根据“秦岭~淮河”这条线来定的:秦岭淮河以南统称为南方;以北统称为北方。而信阳,却被称为“全国最尴尬的城市”,至今是南还是北分不清楚。谈信阳,那么就要先……

你觉得哪个城市能够兼容并代表中国南北方的气质和文化?

要问,哪一个城市能够代表我国南北方的气质和文化?那么我的回答是:河南的信阳。

要知道,我国南北地区划分的标准是根据“秦岭~淮河”这条线来定的:秦岭淮河以南统称为南方;以北统称为北方。而信阳,却被称为“全国最尴尬的城市”,至今是南还是北分不清楚。

谈信阳,那么就要先来了解一下它的省份~河南。从分界线上来看,河南毫无疑问是归为北方的,但信阳作为河南省的最南部的一个城市,地理位置却是处于淮河以南的。所以,从所属省份上来看,信阳属于北方,但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信阳又属于南方,看来,“全国最尴尬的城市”着实名不虚传。

宜城天气预报,宜城天气预报15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信阳,在历史上一直是作为江淮地区的战略要点,南北交通便利,都汇聚于此,所以信阳的经济发展一直很好。此外,信阳又作为文化名城,楚文化和中原文化在此得到了很好的交融。在这个城市里,你既能领略到北国城市风光,也能感受到江南的春色。

信阳,这座美丽的城市,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很难对此做出定义,甚至连信阳本地居民,也说不清楚。


了解古代汉语的朋友都明白,普通话深受鲜卑蒙满等胡音影响,雅音大多得在南方得以保存。这恰好与历史相印证:自汉末以来中原“衣冠南渡”,至东晋、南朝,长江以南的政治经济文化已全面超越北方,南方早已是南北高度融合的地区了,而北方更多是塞外游牧民族与中原文化相融合的地区。是故,我们可以说,现在的南北方,更多是地理意义上的概念。

宜城天气预报,宜城天气预报15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且,自清朝晚期以来,中华大地深受东南海派文化和南方革命精神的影响,这是不争的事实。如今,从西北、华北到东北,哪个大中小城市不大拆大建,高楼大厦林立,地铁、高铁、机场、高速忙得不亦乐乎呢?中国哪个城市的家庭不深受房地产业高房价之苦,掏干亲朋好友的钱包,富翁变“负翁”,造成市场消费急剧萎缩呢?可以说,中国城市大同小异,各种风格的砖木、石木、土木特色民居和条石里弄多已拆除,各种形式的景观多是仿古的,城市的区别仅在于城乡工资水平和村镇生活了。

因此,“兼容并代表中国南北方气质和文化的城市”,只能循着“秦岭—淮河线”向南寻找,并且得是具有鲜明的北方人文气息的水乡城市。这样两个国家中心城市武汉和南京会进入我们视线。好在我在武汉生活了九年,每年也会到沪宁杭出差,这是两个“火炉”城市,地势低洼,江城湿度大,夏天闷热,冬天阴冷,在气候上的确可以兼具南北之长;而且在近现代史上都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南京“六朝古都”,实则江南名胜,但离山东、河南较远,语言偏吴越软语,饮食以鱼米为盛,鸭血粉丝汤和咸水鸭名扬四海,北方人文气息略嫌不足。武汉“九省通衢”,实中华腹地,有南国文化之盛,兼具北方粗犷和南蛮的剽悍,“武汉热干面”和“精武***子”、“武昌鱼”同样驰名,紧邻河南,在北方习俗上的确要强于南京。但武汉城市文化的内核是汉商的“码头文化”,在历史底蕴上是逊于南京的。

宜城天气预报,宜城天气预报15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举贤不避亲,若武汉出战南京不利,笔者推出家乡襄阳。建炎初,李纲谏言立都时道:“巡幸之所,关中为上,襄阳次之。”岳武穆上书北伐言道:“襄阳六郡(六郡,襄、郢、随、唐、邓、信阳军也,笔者注),为恢复中原基本。”理学宗师胡寅将襄阳重要性置于建邺之上:“襄阳,上流门户,北通汝、洛,西带秦、蜀,南遮湖广,东瞰吴越,欲退守江左,则襄阳不如建邺,欲进图中原,则建邺不如襄阳,欲御强寇,则建邺、襄阳乃左右臂也。”自古“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城池”、“七省通衢”、“南船北马之地”襄阳,不能作为“代表中国南北方气质和文化的城市”,试问天下何城敢耶?






襄阳紧挨中国南北分界线,地处秦岭之南、大巴山余脉,与南京同一纬度,雄踞南阳盆地与江汉平原,是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首要发祥地,历史上屡为州、道、路、府等省级治所和中原兵镇。发源于秦岭南麓的长江最大支流汉江,出丹江后入境,滋润着两岸肥沃的土地。上古为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之地,强势突入河淮之地后为炎帝势力范围,尧封丹朱于丹水,禹征三苗以此为基。夏末商初祝融之后季连部南迁境内荆山一带,荆山为荆州、楚人、楚国名之所出。“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熊绎始讨睢山之间”,此地为楚人崛起、早期立国建都之地(据《楚居》楚文王湫郢在宜城南楚皇城);楚祖鬻熊为周文武之师,境内庸濮巴庐为武王伐纣先锋,周王室封“汉阳诸姬”制楚人。至战国楚怀王前,楚人已北握申、息,灭陈、鲁,灭越尽得吴越之地,西至巴蜀,南至珠江,涵盖黄河以南半个中国。王莽改制,刘秀兄弟率舂陵(枣阳)子弟和大洪山绿林军攻占南阳,取得昆阳大捷,最终中兴汉室。汉末刘表移荆州治于襄阳,荆襄八郡得治;刘备三顾茅庐,卧龙凤雏横空出世,襄阳才俊悉数入川;孙权得南部荆州,曹操终有襄阳,至羊祜、杜预镇襄阳,终南下荡平孙吴,天下一统。南朝萧衍以襄阳为基北伐,终有梁朝。隋唐五代置山南(东)道于此,宋元置襄阳路于此,皆辖今数省之重镇。

明朝襄阳沦为散府,隶属湖广布政使司,据《大明一统志》,明襄阳府领州一县十,即襄阳、南漳、谷城、光化、枣阳、房县、竹山、上津(郧西)、郧县和均州(清朝分置出郧阳府,即十堰市前身),比邻今陕西、重庆和河南。所以,襄阳早在商初即是南迁夏文化与南蛮土著文化的混合体,至西周季连部与庸巴濮庐扬越融合为楚族,并在不断兼并中原诸侯的过程中融合为华夏族;战国末期秦不断吞食楚国,为控制鄢郢大量迁入秦人;“漢初徙駱越之人居之”(《太平寰宇记》);汉末关陇衮豫士族迁入,南朝侨置雍州和河南郡;清初襄阳府、郧阳府、德安府“湖广填四川”,江西又填湖广。因此,襄阳土著本楚秦越之民,故明清一统志皆言襄阳民俗兼南北之性,“决悍决烈兼楚秦之俗”。

从饮食上看,襄阳半米半面,“襄阳牛肉面”招牌在湖北各地以及陕西、河南甚至广东随处可见。该面较有特色,以牛肉牛杂牛骨加入多味中草药熬制高汤,须诸葛亮父人所传黄酒和蒜瓣佐之方得其妙味,具有驱寒、除湿、解乏、补虚的神奇功效。至于襄阳方言,省内少数宜昌网友喜欢诬为“河南话”,其实大谬不然。河南信阳、南阳南部与襄阳话相近,因都属楚音,但渐北则过渡为河南方言;襄阳方言与十堰、陕南方言最为接近,属典型的西南官话鄂北片。东出随州,南出荆门钟祥,襄阳方言较为独特,与鄂东、鄂南方言极易区别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