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烈士事迹,雨花台烈士事迹简介

15 0 2024-06-08
雨花台的代表景观是什么?  雨花台  南京雨花石很出名,同时雨花台也十分有名气,算是南京的红色旅游景点了,园内古迹、陵园、生态密林、雨花石和雨花茶文化,内容倒是很丰富。雨花台烈士陵园,记录了先辈抗战历史和彰显了抗战精神,在革命烈士纪念馆和烈士事迹陈列馆,陈列了许多当年战士们的书籍,手稿,衣服,写作工具。  雨花……

雨花台的代表景观是什么?

  雨花台  南京雨花石很出名,同时雨花台也十分有名气,算是南京的红色旅游景点了,园内古迹、陵园、生态密林、雨花石和雨花茶文化,内容倒是很丰富。雨花台烈士陵园,记录了先辈抗战历史和彰显了抗战精神,在革命烈士纪念馆和烈士事迹陈列馆,陈列了许多当年战士们的书籍,手稿,衣服,写作工具。  雨花台内,还有挑选雨花石的地方,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园内葱葱郁郁,是纳凉散步的好地方。  地址:秦淮区雨花路215号

  如今的雨花台,已是一座以自然山林为依托,以红色旅游为主体,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全国独具特色的纪念性风景名胜区   雨花台风景区名景点"江南第二泉   这里有气势雄伟全国规模最大的烈士纪念建筑群,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郁郁葱葱的山林,四季应时的花草,以及驰名中外的雨花石和闻名遐迩的雨花茶等,已成为集教育、旅游、休闲、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风景名胜区。

方孝孺真的被“诛十族”了吗?

方孝孺真被“诛十族”了吗?对此,很多人认为这是明成祖朱棣被“黑”得最有水平的一次。因为越是掌握更多史料,读了更多明史研究书籍的人,会越发相信这种说法。现在,让我们先来看看《明史》的相关记载。

雨花台烈士事迹,雨花台烈士事迹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方孝孺数次献计建文帝

朱棣起兵后,方孝孺先是向建文帝献缓兵之计,草拟诏书飞马驰送,宣称赦免朱棣反叛罪,要求他们收兵回藩地。后劝建文帝集兵抗击,断绝和朱棣交往。随战事推进,方孝孺还曾想挑起朱棣的家庭内乱,以离间之计分化朱棣父子。

战事后期,方孝孺献计“许以割地,拖延几天。东南募兵正在***,燕军不习水战,两军可在长江决战。”建文帝派使者割地求和被拒绝。城破前方孝孺又劝建文帝坚守待援并可为“社稷而亡”。

雨花台烈士事迹,雨花台烈士事迹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方孝孺为什么而死?

对于方孝孺之死《明史》记载:成祖起兵前姚广孝请托“城破之后,方孝孺肯定不会投降,请不要杀他。杀方孝孺会断绝天下读书人。”朱棣应允。攻下南京,朱棣让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但方孝孺放声大哭不止。

朱棣说:“先生不要苦自己,我是效法周公辅佐成王。”方孝孺问:“成王何在?”朱棣说:“自焚而死。”方孝孺问:“为何不立成王儿子?”朱棣说:“百姓信赖年长的君王。”方孝孺问:“为何不立成王弟弟?”

雨花台烈士事迹,雨花台烈士事迹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朱棣答:“这是我们的家事。”话到这里,朱棣有点儿沉不住气了,你一个臣子哪来那么为什么?让人把笔、纸拿来:“诏告天下,非先生起草诏书不可。”方孝孺把笔扔到地上,哭骂:“大不了一死,诏书我是不会写的。”

方孝孺(1357――1402)明建文帝时期的一枝笔,因为文***出众,口诛笔伐成了建文帝朱允炆手下的一位得力削藩干将,在维护建文帝朱允炆中央一统集权时期,旗帜鲜明站在建文帝一边,得罪了要篡夺皇位的藩王朱棣,在明“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朱棣想用方孝孺的笔为自己正名,被方孝孺拒绝后以不奉诏为理由灭其九族。

本来历史上灭九族就是最重的罪,朱棣问方孝孺你不奉诏就不怕我灭了你九族,方孝孺倔强的愤怒回答,你灭我十族休想让我同你同流合污,朱棣被激怒了,下令将方里孝孺真的灭了十族,杀了上千口子人,从此历史上灭十族的刑法诞生了。

历史上方孝孺是不是真的被灭十族?

以上这段是野史的说法,可信度我认为不是很高,虽然朱棣夺权后咄咄逼人让方孝孺写诏是真的,但是“明史”“大宗实录”里都没有提到方孝孺被灭十族的真相。

反正“靖难之役”是黑明成祖朱棣的垃圾场,再倒进去一车也无所为了。

这个有趣而且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知道在我们现在的很多电视剧中,经常可以听到皇帝对大臣们经常“诛九族”,这个刑罚可以说是非常残酷了,因为它不仅影响你自己,还会影响到你身边的人。但历史上有一位人物,更是被号称“诛连十族”,但是这件事到底是真的还是***的呢?

天下第一大儒

方孝孺,字希直,在当时有着天下第一大儒的身份,在天下文人的心中地位崇高。他效忠建文帝,先后出任翰林侍讲及翰林学士。后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占南京。作为天下大儒的方孝儒拒不投降,最终被捕下狱,其后更是惹怒朱棣,最终据称被朱棣诛连十族。

不大可信

方孝儒株连十族出现于明朝的吴中四才子之一的祝允明所著的《野记》,里面详细的说:“语益厉,曰:不过夷我九族耳!上怒云:吾夷汝十族。左右问何一族?上曰:朋友亦族也。在满清时期更是得到了传播与流行。

但是在《明史》中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

《太宗实录》中是“执奸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至阙下。上数其罪,咸伏辜遂戮于市。”

以上两书均没有提到关于株连十族的结果,只是杀死了方孝儒。

相片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您有更多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进行进一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