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天气几点几分下雨,精准天气几点几分下雨下载
古时候判断时辰晴天看太阳,那雨天怎么判断时辰呢?
古代是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古时日晷和圭表都是用太阳的影子来计算时间的,可是一旦遇到阴雨天或着黑夜的话,这两样东西就会失去作用,那在阴雨天古人又是怎样计时的呢?
为了不受太阳的影响,在阴雨天也能准确知道时间,古人发明了“漏刻”这种计时工具。就是在一个大水壶里装满水,水壶的底部有一个小孔,再在水壶中间立一个标有刻度的尺子,这样随着水慢慢滴出,水平面慢慢下移,就可以从桶中刻度尺上读出时间。
在当时漏完一壶需要大约15分钟,这也是我们现在把15分钟称为一刻钟的由来。
可是,这种计时工具有一点很不方便,那就是要有一个专门在漏壶旁边,等水流完了再往里添水的人,非常麻烦。要是这人开个小差,忘了添水,那不是要搞错时间了。
后来人们经过改进做出了多个漏壶叠加在一起的漏刻,这样一天只要加一次水就够了。
在唐代时期,宫廷中流行一种燃烧香来计时的方法“香篆钟”。
它是一种用黄铜做成梅花形状的盘在,盘子内的梅花有五个花瓣,在每个花瓣上缠绕一圈盘香,然后点燃香,看香燃烧的多少来计时。
但是,这种方法并不是很常见。
古时候判断时辰主要看太阳,虽然有时下雨会影响到时间记录时辰,但这还是影响不了人们记录时间。这里讲讲有关我国古代记录和判断时辰的几个方法。
古人把一天的时间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用十二地支表示,即从子时到亥时共十二时,每一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子时相当于今天的23点至1点,丑时则相当于1点至3点,以此类推。
在时间判断上,古人主要***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直接肉眼看太阳或者月亮。古人有专门从事这个工作的人,这些人白天看太阳,比如用插杆看影,晚上则是看月亮,然后记录下时间, 尽管误差很大,但人们仍以他们的说法为标准。
二、日晷。 后来人们发明了日晷针盘,晷盘上刻着表示不同时间的记号,盘中心有一指针,太阳照射的针影投射在晷盘的哪个记号,就代表当时是什么时辰。
三、漏壶。由于阴雨天没有太阳,另外晚上记录误差太大,所以人们又发明了漏壶。漏壶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注水部分的一个或几个壶子,另一部分是接水的壶子。接水的壶子上刻有记录不同时间的记号,当所接的水盖到某一时刻记号,那就是当时的时辰。 由于水有时会因气温变化而影响计时精度,人们也用沙子代替水,所以也叫沙漏。
四、古人还有使用燃香或者蜡烛的计时方法,这些多见于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