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山简介,上饶三清山简介
三清山海拔2795米山顶是怎么样的?
三清山海拔2795米的山顶主峰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三清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是三清山景区的最高峰。这里是三清山景区最具代表性和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之一。以下是山顶的特点:
1. 风景壮观:站在山顶上俯瞰整座三清山景区,可以远眺周围的高山峡谷、云雾缭绕的山峰以及清澈的山流和湖泊,极为壮观。
2. 云海美景:山顶海拔较高,时常处于云雾之中,云海飘渺、气势磅礴,尤其在晴天和夕阳时分,云海美景更是令人陶醉。
3. 难度较大:登顶三清山山顶需要穿越陡峭的山路、过深涧峡谷、攀爬陡峭的山峰,难度较大,需要有足够的体力和专业装备。
4. 天气多变:三清山是一个集山峰、陡坡、峡谷、溶洞、瀑布等地质景观和森林植被为一体的大型自然保护区,天气多变,常常下雨或遇到山洪等自然灾害,请注意安全。
山顶是按八卦布局的三清宫古建筑群。
三清山总面积756.6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1819.9米。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峻拔,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最高尊神列坐山巅而得名。10亿年的地质演化形成了奇峰耸天、幽谷干仞的山岳绝景奇观,不同成因的花岗岩微地貌密集分布,展示了世界上已知花岗岩地貌中分布最密集、形态最多样的峰林。
三清山介绍讲解?
三清山位于福建、江西、安徽三省交界处,是道教圣地,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山峰陡峭,森林茂密,瀑布泉池众多,景点有玉女峰、南天门、大观峰、涟漪景区等。三清山旅游有主峰、古建筑、道情文化、生态风光、山地探险等特点,是融文化、历史、自然、艺术、体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感受大自然之美的人们不可错过。
三清山是什么地貌景观?
花岗岩地貌。
三清山主体南北长12.2公里,东西宽6.3公里,平面呈荷叶形,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位于欧亚板块东南部的扬子古板块与华夏古板块结合带的怀玉山构造快体单元内。地处怀玉山脉腹地,属花岗岩构造侵蚀为主的中山地形。山势是东、南、西三面陡峻,北面稍缓。从山脚至山顶,水平距离5km,海拔由200m陡增至1816m 。
三清山不同成因的花岗岩微地貌密集分布,展示了世界上已知花岗岩地貌中分布最密集、形态最多样的峰林;2373种高等植物、1728种野生动物,构成了东亚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环境。
三清山地质概况?
三清山山体南北长12.2公里,东西宽6.3公里,平面呈荷叶形,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由于处在造山运动频繁而剧烈的地带,因此三清山断层密布,节理发育,山体不断抬升,又经长期风化侵蚀和重力的崩解作用,形成奇峰矗天,幽谷千刃的山岳绝景奇观。三清山东险、西奇、北秀、南绝,美在古朴自然,奇在形神兼备,仙灵众相,维妙维肖,邀游于清虚之境,出没于云雾之中,古为道家福地洞天。山上奇峰怪石不可胜数,云雾宝光叹为观止,珍树仙葩世所罕见,灵泉飞瀑与丹井玉液媲美,幽谷溶洞为腾蛟起凤卧虎藏龙之所。历代宫观建筑与雄险奇秀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异彩纷呈,钟灵琉秀,故有“天下第一仙峰,世上无双福地”之誉。
三清山神奇壮丽的景观是与适宜的地质、气候分不开的,是地壳运动对地质作用长期变迁的产物。三清山在地质史上经历了14亿年的沧桑巨变,曾有三次大海侵和多次地质构造运动。
第一次大海浸发生于14亿年前的中元古界。那时三清山地区的地壳运动正处于“地槽”沉降阶段,海水浸没达4亿年之久,沉积数千米厚的双桥山群的复理式海相碎屑岩,并夹杂有海底火山喷发物。在“晋宁运动”后,才结束了地槽式沉降历史,地壳开始逐渐回返上升,出水为陆,三清山地区进入相对稳定的“地台”阶段。此后地壳仍有升降,只是沉降速度和缓,范围广阔。
在距今6亿年前的震旦末期,发生第二次大海浸,海水浸没达1.6亿年之久,一直延续到奥陶纪末期,沉积4000多米厚的浅海相砂页岩和碳酸盐岩类,并含有三叶虫、笔石和海绵等海相古生物化石。以上两次大海浸,曾使三清山本部变成一片汪洋大海。后经奥陶纪末期的“加里东第一幕”造山运动,三清山从此完全脱离海水环境,不再接受沉积。
在距今4.4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虽发生第三次大海浸, 但海水仅到达三清山东南角的边缘部分。直到1.8亿年前,侏罗纪晚期与白垩纪,三清山区域内发生异常强烈的造山运动,即燕山期运动,并伴随有大规模的酸性岩浆浸入活动,从而奠定三清山构景的地质基础。
在距今二三千万年前的年代里,相继发生喜马拉雅期的造山运动,即新构造运动,山岳大幅抬升,伴随水力侵蚀作用的强烈下切,使地势高低差悬殊。由于三清山的地质环境正处于造山运动既频繁又剧烈的地段,所以断层密布,节理发育,尤其是垂向的断层和节理特别发育。山体不断抬升,长期风化侵蚀,加上重力崩解作用,形成了峰插云天,谷陷深渊的奇特地貌。三清山风景区的形成,可说是天工造物,大自然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