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岳恒山为什么不出名,北岳恒山为什么不出名了
北岳恒山在山西大同,为何古代北岳却在河北?
众所周知,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著名的悬空寺就坐落在那里。然而,在清朝以前,国家认定的 “北岳恒山”,却不是现在这一座;从汉宣帝神爵元年,到整个有明一代,一直被当作“北岳恒山”祭祀的,乃是位于河北曲阳的大茂山(今属河北唐县)。
据说,北岳恒山,原本就是山西浑源的恒山。相传舜去祭祀恒山,走到河北曲阳的大茂山,天降大雪,无法再向北行。又有石头飞堕而下。于是便将大茂山祭祀一番,不再往北去祭祀恒山了。所以后来就把大茂山误当成了北岳恒山。这当然只是传说而已。
而大茂山即古北岳恒山,却是见诸历代正史的。汉武帝时,已在河北曲阳设立北岳祠祭祀。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诏封五岳,其中以恒山为北岳。北魏宣武帝时,始在大茂山之南的曲阳县城建北岳庙,之后历代多在北岳庙遥祭北岳。至今尚存的唐以下碑刻,记载着当时祭祀的情况及有关资料。
到了明朝中后期,出现了多次有关北岳是在河北曲阳还是山西浑源的争论。但朝廷仍将北岳恒山定在了河北曲阳。例如,明弘治六年(1493年),兵部尚书马文升上疏,要求改祀北岳恒山于山西浑源;但“礼臣议,以为祀北岳恒山于曲阳,历汉唐宋以至国朝凡三千年,未之有改……定议仍祀曲阳”。
万历十四年(1586年)又一次交锋后,朝廷将北岳恒山的主峰改封到了浑源,但国家祀典仍确定在曲阳举行,以致明朝后期出现了“两个恒山”之说。
真正决定“两座恒山”胜负的,是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刑科给事中粘本盛又提出了北岳当移祀山西浑源的建议,这一次,得到了顺治皇帝的批准。此后,乃罢河北曲阳恒山庙之祀,而移祀北岳为山西浑源之恒山。“北岳恒山之争”,终于尘埃落定。
你可能会纳闷,既然在河北曲阳祭祀恒山已经上千年,为什么非要改到山西浑源去呢?主张改祀到浑源一方的理由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北岳恒山和祭祀北岳的地点应在国都北方,而当时祭祀北岳的恒山是河北大茂山,祭祀地点在曲阳北岳庙,均在国都之南,与京城方位不符。此外,明末的邯郸大地震致曲阳北岳庙多数毁坏,也是促使朝廷改封的原因之一。
被剥夺了“北岳”封号的河北恒山,改称大茂山,同时也不再能享受祭祀等政治待遇,地位一落千丈。今天,除了当地的小伙伴们,大概很少还有人听说过它了!
感谢邀请!
天下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泰山为首。
而北岳恒山,后期有争执,从顺治开始,北岳衡山变成了山西浑源县。
之前北岳恒山一直是在今河北省保定市唐县西北山区,即今天的大茂山。所以现在的大茂山又称之为古北岳恒山。
(大茂山)
在清朝顺治皇帝以前,唐县大茂山,又名神仙山。因为在唐县、曲阳、阜平三县交界之处,并在曲阳县城北建有北岳庙,之前所有的祭祀都在此处进行。
后来清朝入关,定都北京。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顺治皇帝把北岳恒山改到了山西浑源县。可能是因为北京在北岳恒山的北边吧。于是,便把北岳恒山改到了更往北边的地方,以此来正名为北岳。
(北岳恒山)
恒山为啥去的人很少?
恒山去的人很少:
一方面是因为恒山的交通不方便,如果想要从大同过来,要么只能包车,要么就是乘坐班车前往浑源县,然后再到悬空寺,接着需要乘坐出租车或者***,***的话都是任意杀价,因此想要到恒山来确实并没那么容易;其次是在旅游宣传和推广方面不足,在网上可以看到丰富的华山旅游攻略,而关于恒山的就相对少了很多。
但即便是这样,在我看来如果你有着五岳情节的话,那么恒山同样值得你来打卡。从大同市区包车前往,大概一个多点小时就到达了北岳恒山。刚下车的时候,我似乎有点惊呆了,这个景点看起来有些简单,感觉有点不配五岳的名号,但是好在比较原生态,也符合自然风景的气息。